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正大动态 > 正大动态

「最卷赛道」投资记-国际黄金

当下的储能市场犹如猛火烹油:官宣产能一个高过一个,中标价钱一天低过一天。

就算从最守旧的统计数据来看,当前海内储能电池产能也已经跨越了400GW,不仅*碾压2022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量20.5GW,甚至远超于2025年普遍预计的200GW上下的全球储能装机量——产能过剩已然不能制止;与之对应的,储能系统中标价钱从年头的1.6元/Wh一起下探到1元/Wh以下,更有电芯企业喊出了不跨越0.5元/Wh的销售价钱。

“这样的价钱一定是赔钱的。”一位储能企业相关卖力人对《中国企业家》示意,但现在的情形是,许多企业在大笔融资之后,都忙着扩产能、抢土地、为上市冲量。

储能的这一波投资热从2021年最先发端,由于强制配储(各地相继出台政策要求新能源发电项目必须设置储能设施)的政策驱动和欧洲能源危急的市场牵引,储能产业逐渐升温,大量资源涌入其中。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的数据还原了这一“突变”轨迹:已往三年(2020年~2022年),储能相关的一级市场融资事宜有236起,涉及124家企业,介入投资机构523家。总计405亿元的融资额中,2020年的仅有不足10亿元,2021年激增跨越200亿元。到了2023年,*季度投融资金额就到达了95.6亿元。凭证《中国企业家》的不完全统计,到现在为止,2023年一级市场的储能融资案例近100起。

一家不久前完成新一轮融资的企业卖力人说:“额度都不够分,以是几轮融资接的很近”;尚有许多投资机构被拒之门外,不止一位投资人叹息“项目太难抢了,真是太卷了”。听说,有投资机构由于错失项目,组织内部反省,重新更改项目否决机制。他们不明晰的是,“为什么在市场上一下子融到这么多钱的企业项目,内部甚至都没时机讨论过?”

一切似乎在电光火石间发生了。储能产业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之后的炙手可热;又以同样的速率演变到当前的产业厮杀——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储能似乎就走到了一个拐点。现在,市场火拼正酣,投资机构也面临一个决议:是要继续火中取栗,照样暂时作壁上观?

“好的项目都抢得差不多了,很快就会进入行业洗牌期。”这也是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的大多数投资机构一个共识性的判断,“当前时点进入,一定是风险大于时机。”

1、刹车

除了7月投向的海辰储能C轮,经纬创投今年在储能领域还没有再脱手(停止现在)。

“内部也讨论过:市场这么热,投的项目是不是太少了?”经纬创投董事总司理刘壮回忆。但他从年头就觉察到,市场最先变得疯狂了,行业马上就会走入过剩周期。一个可以参考的信号就是:“通常A股上市公司最先跨界做的,行业投资时机也就见顶了,很快就会进入洗牌阶段”。

这正是2023年上半年发生在储能领域的一幕——来自消费、白酒、科技、物流、房地产、服装等各个行业的转型“雄师”络绎不停,好比五粮液、黑芝麻等公司都最先投资了储能公司。

天眼查的数据凸显了这一“疯狂”情景:输入“一年以内的储能相关企业”,会一下子蹦出62955条相关效果;若是把要害词换成“1~5年的储能相关企业”,效果仅为54489条纪录——这也就意味着,此前一年新确立的储能公司,比已往5年的总数还要多。

“储能已经由热了。”文超(假名)记得,他两三年前最先看储能的时刻,这照样一个少有人注重的边缘市场,2022年竞争最先多了起来,到2023年就显著感受“纰谬劲”了。在他看来,这一轮的储能投资事态已去。

在刘壮看来,传统蹊径的电芯企业时机会很小,更多的钱会流向集成公司、BMS(电池治理系统)等周边产物市场。

《中国企业家》对2023年储能一级市场投融资的不完全统计显示,近百起融资案例涉及66家企业,其中除了海辰储能一家电芯公司,主业为储能系统集成的企业数目最多,为26家;新手艺蹊径——钠电、液流等领域的有12家;另外新质料领域的公司有8家,其余的十几家公司散布在储能周边——储能系统治理有6家,主营充换电服务的有5家,装备公司有4家,组件有2家,尚有2家公司面向储能在细分场景的应用。

但值得注重的是,这样的单向度分类越来越难界说某些企业的营业局限,就像动力电池的产业演进一样,储能的产业链上下游也在延续相互渗透,垂直整合。

制图:梁宵。数据泉源:企 查查、投资界官网

“我们也看电芯,但没想好怎么切入。储能电芯跟动力电池差异,后者与车厂绑定,以是会有品牌溢价;而大储的电芯产物差异性要求不强,最后就成为单纯的成本和价钱比拼。”一家头部投资机构合资人对《中国企业家》示意,当前,他们在储能领域的计谋是“投产物”。

工商业储能和家庭户储产物是资源扎堆的领域。2023年引人注目的几个融资项目,除了C轮超45亿元的海辰储能,接连完成B、C两轮累计融资数十亿元的大秦数能也是其中之一,后者营业就是外洋户储及工商业储能。

聚焦于AI和出海领域的的锦秋基金挤入了大秦数能的C轮融资。“他们上一轮异常火,拿到份额并不容易。”锦秋基金投资人彭正达说。他此前在IDG资源,光伏是他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之一,这也是他判断储能市场的产业起点,“储能应用端(工商业储能和户储)的兴起是追随光、风电能源应用的,而且这个市场很大,渠道众多,以是企业相对来说很涣散,能拿到全市场1%的项目都能成为规模不小的企业。”

2022年的欧洲能源危急给外洋储能市场加了一把火。被称为“储能*股”的派能科技的营收曲线显示,其2022年的营收一下子跳到了60.13亿元,是2020年上市昔时11.2亿元营收的五倍有余,其中95%以上来自于外洋市场。

5%与95%的差距,指向的也正是当前海内外储能应用端的市场冷暖差异。

一方面,外洋储能市场需求突然发作,企业估值自然水涨船高,但文超以为,这个赛道的投资时机已经错过了,“估值一下子拉起来了。像这种周期性拉升起来的,投进去之后可能就会遇上周期性回落,退出就会是个很大的问题。”

而另一方面,海内市场依然迷雾重重。只管2023年被称之为工商业储能元年,但在许多投资人看来,现在储能集成商的产物差异性不大,照样强政策性和强资源性产业。一方面,工商业储能产物除去地方津贴等因素,很难展现出真正的经济性,以是市场化需求尚未引发;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差异也限制了海内户储产物的市场容量,“欧洲的户用光伏铺设多,电价市场化水平高,电网平均断电小时数长,这些情形都与海内差异,以是外洋户储市场的助推因素对于海内来说,并不完全适用。”彭正达示意。

缺乏市场端验证的效果就是,市场玩家乱七八糟,鱼目混珠,投资甄别难度进一步加大。“看了许多做工商业储能的公司,出现在纸面上的指标都差不多,但现实效果照样要连系应用场景才气判断——手艺要够用,成本要够低,安装响应实时,服务好迭代快。哪个公司能真正跑出来,需要综合更多维度判断。”彭正达说。

归根结底,正如一位头部VC的新能源投资人对《中国企业家》所说的,储能投资的逻辑,在很洪水平上,并非手艺主导,而是成本主导,简朴来说要算好“经济账”。不管是电芯企业、系统集成商、照样锂电的替换性、弥补性手艺刷新者,都必须证实自己的成本优势——这事关企业生死生死,也事关储能投资成败。

刘壮曾接触过一家储能电芯企业,发现后者对“价钱战”丝毫没有心理准备,“他说只想做高毛利的”,这一句话就把刘壮“劝退”了——首创人对市场判断过于理想化。“海内市场的储能项目是不能能保持高毛利的,最终一定会有价钱战。”刘壮注释说,“首创人的思绪决议了公司战略结构,一个自始至终盯紧高毛利的企业,若何应对未来突如其来的竞争?”

9块9大战,拖垮了我的咖啡店

现在,当初假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磨练。现实上,与储能融资、扩产新闻相伴的,是日渐增多的企业裁员、产线歇工的新闻,甚至一些企业一只脚刚刚跨入储能门槛,又快快当当退了出去。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9月21日召开的“光伏(储能)产业供需论坛”上就提出,“随同各路玩家的涌入,拥挤不堪的储能市场更是鱼龙混杂。许多储能装备投而不用,直接造成储能手艺相同、产物质量同质化、劣币驱逐良币等风险。”

“储能这一轮投资周期已经竣事了。”文超示意,“可能我相对守旧,由于单笔投资都很大,不能投了之后,就眼看着公司最先走下坡路。”

2、Timing(时机)

从低谷蛰伏,到缓慢爬升,尔后在资源的催化下快速崛起,攀至产业巅峰——发生在储能领域的一幕并不生疏,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产业都曾走过这样的轨迹;而再往前,就是产能过剩和行业洗牌;之后,又是下一轮周期的劈头。

身处这种强周期性的产业,对产业升沉纪律茫然无知则无异于在悬崖边蒙眼狂奔,以是刘壮稀奇强调的一点是,“不太喜欢幼年成名的,没经由周期的首创人是异常恐怖的。

许多企业会被“周期”绊倒。2022年,电池接纳公司成为资源宠儿,融了许多钱,一些首创人拿到资金就大肆囤货,缘故原由就在于正是由于存货,他才遇上了前一年碳酸锂从每吨5万到60万的暴涨行情,并因此赚了一大笔钱——在他的预期里,这波行情会继续下去。然则2023年电池接纳价钱急转直下,从60万/吨一起跌落到15万/吨,这些企业因此都被囤货给套牢了,有的甚至会被拖死。

以是在新能源投资领域,项目的利害,有时刻并非*意义上的,而是相对意义上的——要看与周期的匹配度,投资回报一定水平上来自于产业升沉的时间差。

红杉中国合资人富欣就稀奇强调“timing(时机)”的主要性,她在能源和制造业领域有16年的事情履历,深知产业纪律和投资逻辑间存在一种“错位”:一方面,工业产出只能是倍数级的增进,即即是最头部的企业,建产能、扩大生产都需要时间和周期一点点地做;但另一方面,若是企业上了一定的产能规模,那么估值却可能会指数级增进。“工业投资回报通常没有那么高,以是投资时点就变得更主要了。”富欣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示意。

无外乎几个阶段。*的自然是在产业低谷期,用*的成本掷中*的目的。好比两年前,储能电芯企业无人问津——谁都不以为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巨头的层层封锁之下还能有其他的时机。

“2021年能投到海辰,一定是*的投资,但很难做到,由于太反人性了。”刘壮说。他一直关注这家企业,并得以在*时间进入海辰2022年的B轮融资。“那时动力电池观点很火,许多投资机构还在抢那里的项目。”等到了9个月之后的C轮融资,海辰的估值就已经高不能攀了,一位相同过海辰项目的投资人就此放弃了,“估值都飞起来了,而且眼看着投进去就最先卷产能,企业几年的财政显示都市受影响。”

现在,在储能这样一个急剧转变的产业投资中,一个不留心或一个不放心就会与*的时机擦身而过——这种错失难以制止,但应该制止的是踏中最差的时机。以是,刘壮一直推行一个投资原则,“岑岭期要么不投资,要么就投其中*的——确保企业能活下来;最差的是在市场最疯狂时,用相对高价投了一个二三线的公司”。产能过剩是确定会发生的,到时刻二线企业产能也拼不上去,成本也降不下来,平安也保证不了,*的效果就是镌汰出局。

2018年投资容百科技的履历让他愈加坚定了这一判断。那时动力电池观点被资源热捧,作为电池正极质料公司的容百科技估值最先跳升,远超刘壮之前的预期,但他决意下注——看中的正是容百在三元高镍领域的*职位。之后的一年,履历了政策津贴退坡、市场竞争加剧、上市后股价破发等一系列袭击,容百一起闯关,对比之下,同期一些高位融资的企业,已经销声匿迹了。

因此,差异于其他投资领域——越热的地方时机越多,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越来越趋向另一种“平安规则”——赛道越热,资源反倒要愈加镇定。“一旦觉察到太热我就对照郑重,”刘壮也很无奈,“电池投资太卷了,每年都要寻找新的细分赛道的时机。”2018年他投资动力电池主材公司,2021年转移到电池接纳领域,之后就集中看储能——始终脱手在细分产业的将热未热之时,“坦率讲,若是一个投资人22年投动力电池产业链,23年投储能,接下来会很忧伤。”

3、时机与耐心

没有投资机构会容易放弃储能领域的可能时机,这是一个规模超万亿的市场,而包罗储能在内的新能源,也会成为延续数十年的主流投资叙事。

凭证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的数据,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2030年预计靠近3万亿元。而在愉悦资源首创人刘二海看来,储能可能形成一次20年甚至30年的手艺转变,因此未来的储能行业绝不只是几万亿的市场,若是加上周边产业,甚至可能生长成并不亚于互联网行业的市场规模。

诚然,储能行业坡长雪厚,将是未来几年最活跃的赛道之一;但对于传统市场化投资机构来说,也是坡险路长。

“纯财政投资机构越来越难。”彭正达履历过许多项目融资,企业方会直接注释“这一轮只要产业的钱,或者有产业靠山的钱”。与字节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锦秋基金在跨境电商层面的赋能也是企业最看重的,“这个圈子很小,人人都知道我们给被投企业提供了哪些产业层面的支持,这样再跟其他企业谈的时刻就会容易许多。”也正因此,锦秋基金现在主要照样从出海和储能相连系的维度来看储能的产物时机。

现实上,若是缺乏产业头脑,储能投资自己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一位扎根在新能源、科技领域10余年的投资人对《中国企业家》示意,互联网电商投资,讨论的是人效、坪效、ARPU(用户平均收入)等,这些术语并不难掌握;但做电池投资要掌握更多的基本功:锂电池所有的质料、装备、工艺以及每个工艺对应的焦点手艺环节,手艺环节里焦点指标的优劣势……电池正负极、电解液里所含物质,其中的微量元素,催化剂、添加剂的生产工艺,以及这些因素若何关联到电池的电容量、平安性等性能……电池的产业链险些被放到显微镜下一层层拆解;“这样才气实现差异化投资,否则只能随着热门走,随着牛人走,抱产业资源大腿——即便能抱上,风险也是很大的,由于产业投资者和财政投资者的诉求有时刻并纷歧致。

现在,储能产业链纵向层面的拆解很难再挖到金矿,一位在看该领域的投资人说,“剩下的都是太小的市场,没什么投资意义”;而横向的差异场景应用下的“储能 ”产物,或允许以成为一些投资机构转型储能的“诺曼底上岸”时机。

锦秋基金投资的*储能项目——Zendure(征拓)就专门面向家庭阳台离网储能的细分市场。不外彭正达也坦陈,并非所有的“储能 ”产物都值得投资,“算起来只有七八个亿市场空间的,可能就不会投了。单价较低、手艺门槛并不高的辅材或者配件等。”

在此类项目选择上,刘壮总结出一个“1%&50%”的理论,两个数字划分代表储能在细分市场“当前的渗透率”和“未来可能实现的渗透率”——两头必须同时知足。许多时刻这就像“沙里淘金”,“有的赛道看了良久确实没戏,可能半年的时间就白费了。”

在这种情形下,更多投资机构在往更早期走,押宝未来手艺。

好比高瓴创投最近投向欣视界,后者是一家确立于2020年的固态锂金属电池公司;而主打铁铬液流电池产物的中海储能在A轮融资中,获得了红杉中国、经纬创投等投资机构的加持。未来手艺蹊径的不确定性,让这类投资成为一种高风险博弈:押中主流蹊径的,会在下一轮生长周期中尽享盈利;押错的,也就错过了下一次的周期性翻身时机。

现实上,即便像彭正达这样地隧道道“物理学”身世的投资人,选择起来也不容易。“那些异常前沿的手艺,甚至许多可能在学界尚未形成明确结论,而要真正在产业端跑出来,更需要耐久深入的产业端考察才气甄别。”以是只管他也在关注长时储能等新手艺,但示意短期内会郑重脱手,“小我私人以为长时的需求现在还没有异常明确,而且现有一些蹊径的手艺演进仍会是缓慢上升的历程。”

对于新能源投资人来说,或许最应该学习的,就是守候。一位投资人在锂电池领域“潜行”十多年后,才拿到宁德时代的投资入场券——算是最早进入的那批投资机构;另一家投资机构在2021年磷酸铁锂需求激增的前夜,卡在估值“低谷位”投资了一家磷酸铁锂正极质料公司;条件是,他们已对磷酸铁锂的行情跟踪关注多年,而且提前锁定了相关公司。

以是归根结底,新能源的投资人,不是靠热门赚钱,而是靠积累赚钱——耐心是一项主要的投资品质。就像文超所说的,“想挣快钱的就不要来了,新能源产业有自己的逻辑,行业起升沉伏很平时,没耐心的投资人,很容易就out(出局)了。”